分子生物学发展历程交互式时间轴

  • Miescher发现核酸

    时间: 1869年
    类别:里程碑
    文字说明: 瑞士科学家弗里德里希·米歇尔(Friedrich Miescher)在研究白细胞时首次分离并描述了一种新的有机物质,即核酸。这一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开端,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    参考文献:向义和. (2005). 近代物理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是怎样发现的. 物理与工程, 15(2).
  •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

    时间: 1953年
    类别:里程碑
    文字说明: 詹姆斯·沃森(James Watson)和弗朗西斯·克里克(Francis Crick)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,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生物学领域,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双螺旋结构揭示了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。
    参考文献:胡文耕. (1981). 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的方法论问题. 自然辩证法通讯, (2), 16-26.
  • 中心法则的提出

    时间: 1957年
    类别:里程碑
    文字说明: 弗朗西斯·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,阐述了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流动过程。这一法则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,解释了遗传信息如何在生物体中传递和表达。
    参考文献:郭晓强. (2008). 中心法则的提出者——克里克. 生物学通报, 43(3), 60-62.
  • Cohen和Boyer发明基因克隆技术

    时间: 1973年
    类别:里程碑
    文字说明: 赫伯特·博耶(Herbert Boyer)和斯坦利·科恩(Stanley Cohen)发明了基因克隆技术,使得科学家能够复制特定的基因序列。这一技术为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,使得科学家能够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和应用。
    参考文献:贺淹才. (1998). 简明基因工程原理. 科学出版社.
  • Sanger发明DNA测序技术

    时间: 1977年
    类别:里程碑
    文字说明: 弗雷德里克·桑格(Frederick Sanger)发明了DNA测序技术,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。桑格的测序方法使得科学家能够确定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,这对于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。
    参考文献:柳延虎, 王璐, 于黎. (2015). 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. 遗传, 37(3), 259-268.
  • Mullis发明PCR技术

    Mullis发明PCR技术
    时间: 1983年
    类别:里程碑
    文字说明: 凯里·穆利斯(Kary Mullis)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(PCR)技术,极大地提高了DNA复制的效率和速度。PCR技术使得科学家能够在短时间内复制大量的DNA片段,这对于基因克隆、基因表达分析和遗传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。
    参考文献:赵焕英, 包金风. (2007).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.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, 4.
  • Human Genome Project启动

    时间: 1990年
    类别:里程碑
    文字说明: 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,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。这一计划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科学工程,旨在绘制人类基因组的完整图谱,为理解人类遗传信息提供了宝贵资源。
    参考文献:林俊谷. (2004). 以調控序列叢集分析人類啟動子區域. 亞洲大學生物資訊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, 1-79.
  • Human Genome Project完成

    时间: 2003年
    类别:里程碑
    文字说明: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,为理解人类遗传信息提供了宝贵资源。这一计划的完成标志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,为后续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。
    参考文献:張金堅. (2013). 談百年來人類癌症治療發展史.
  • ENCODE项目揭示基因组功能

    时间: 2012年
    类别:里程碑
    文字说明: ENCODE项目提供了人类基因组功能的详细图谱,揭示了基因和非编码区域的功能。这一项目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基因调控、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,为后续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。
    参考文献:丁楠, 渠鸿竹, 方向东. (2014). ENCODE 计划和功能基因组研究. 遗传, 36(3), 237-247.
  •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获诺贝尔奖

    时间: 2020年
    类别:里程碑
    文字说明: 詹妮弗·杜德纳(Jennifer Doudna)和埃马纽埃尔·卡彭蒂耶(Emmanuelle Charpentier)因开发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,这项技术为基因治疗和遗传疾病研究提供了革命性工具。CRISPR技术使得科学家能够精确地编辑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,为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改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新的可能。
    参考文献:蒋艳红, 吴宇轩. (2020). CRISPR/Cas9 系统: 开启基因编辑新时代——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. 自然杂志, 42(6), 456-462.
  • 布里渊显微镜技术重大突破

    时间: 2025年
    类别:社会事件
    文字说明: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(EMBL)的研究团队在布里渊显微镜成像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,成功将成像速度和通量提升了千倍,让光敏生物样本的观察更加高效。这一突破不仅推动了显微技术的发展,更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支持
  • 杭州恩和生物专利引物设计引发关注

    时间: 2025年
    类别:社会事件
    文字说明: 杭州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的“引物设计方法、装置、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”专利,吸引了广泛目光。这项新技术提高了引物设计的精准度,能显著节省时间成本,成为未来基因研究的有力工具
  • 实时单分子追踪技术

    时间: 2025年
    类别:技术突破
    文字说明: 该技术巧妙改造了CRISPR-Csm系统,使其从基因编辑工具变身为分子显微镜:通过设计24-48个靶向RNA的crRNA探针阵列,配合多荧光标记的Csm蛋白复合体(每个复合体携带≥3个GFP标签),成功突破传统成像技术信噪比不足的瓶颈
  • AlphaFold 3准确预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构

    时间: 2024年
    类别:社会事件
    文字说明: AlphaFold 3不仅预测蛋白质分子,更包括了其它几乎所有分子复合物,如小分子配体、核酸、残基等,以及它们如何与蛋白质相互作用
  • 体外重构细胞减数分裂的关键事件

    时间: 2025年
    类别:技术突破
    文字说明: 顶尖学术期刊《自然》同时上线3篇研究论文,宣告分子生物学领域内一个被誉为“圣杯”的难题终于破解。三支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在体外重构细胞减数分裂的关键事件——DNA双链断裂形成的过程。《自然》刊发的评论文章称,这三项研究“开启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新时代。
  • 共翻译转运锚定在内质网的经典理论验证

    时间: 2025年
    类别:技术突破
    文字说明: 研究团队不仅验证了NOTCH2 mRNA通过共翻译转运锚定在内质网的经典理论,更首次捕捉到MAP1B mRNA以1.3 μm/s的速度沿微管定向运输的震撼画面。
  • MAP1B mRNA的定位展现出精妙的空间逻辑

    时间: 2025年
    类别:技术突破
    文字说明: 作为微管相关蛋白的编码者,MAP1B mRNA的定位展现出精妙的空间逻辑:边缘富集、即时可用、疾病关联。这种“哪里需要哪里造”的策略,可能代表了一类重要mRNA的通用运输范式。
  • CRISPR–Csm单分子实时成像技术

    时间: 2025年
    类别:技术突破
    文字说明: 2025年2月21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在《Nature Biotechnology》发布的突破性成果“Single-molecule live-cell RNA imaging with CRISPR–Csm”。他们开发的smLiveFISH技术首次实现了对活细胞中天然RNA分子的实时单分子追踪,其精度足以捕捉单个mRNA在细胞质中的纳米级位移(位移分辨率达325 nm),将我们对生命基本过程的观测推向了全新维度.
    参考文献:张凯丽, 李瑞, 胡桐桐, 徐永杰. (2016). CRISPR/Cas9 技术的发展及在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. 生物技术通报, 32(5), 47-60.